李宏武是這次會議的召集人。他從事塑膠跑道建設工作18年,是湖南省體育設施建設協會會長。
近兩年層出不窮的“毒跑道事件”,令塑膠跑道建設行業千夫所指。作為這一行業的領頭人之一,李宏武很憤怒,又很委屈。
他說,有的企業為了中標,不斷下壓價格,甚至報價比成本還低得多。為了省成本,建設者提高黑顆粒比例,造成施工困難,就會大量使用溶劑。而甲苯、二甲苯溶劑等有毒氣體,正好揮發到一米二左右,所以,小學生最容易受害。
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塑膠跑道都是“毒跑道”。
“我們全行業替‘老鼠屎’背了黑鍋”。李宏武說,協會希望國家恢復行業的準入門檻,以行業自律的形式,盡力把“毒跑道”趕出校園。
最終目的是,讓公眾恢復對行業的信任:“不用塑膠跑道用什么呢,水泥跑道還是煤渣跑道?孩子奔跑時摔倒,得遭多大罪?”
談“行業自救”
希望恢復行業的準入門檻
新京報:6月22日,教育部叫停全國學校在建和擬建的塑膠跑道工程,在確保施工質量萬無一失的基礎上方可繼續施工。
李宏武:這對行業影響很大。各省對教育部的精神理解不一樣,有的省份,合格的工程可以繼續建設;但有的省份全面叫停,何時復工不知道。
塑膠跑道行業一年就指望寒暑假,停工省份的好多企業幾千萬資金壓在工程上,不完工就拿不到錢。一刀切叫停,對認真做事的企業傷害太大了。
新京報:這是召集各省行業協會開會的原因?
李宏武:“毒跑道事件”引起家長的恐慌,作為行業協會,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向民眾解釋清楚:并不是所有塑膠跑道都是“毒跑道”。
開會前,各省協會就把媒體曝光過的所有“毒跑道”摸排了一遍,都是“游擊隊”建設的,我們全行業替“老鼠屎”背了黑鍋。
新京報:開會的這些協會,能代表全行業嗎?
李宏武:參會的有16個省(市、自治區)的協會,只湖南協會下面就有70多家會員企業。16個省份的協會加起來,會員企業上千家。
以前,會員企業占各自省份市場八成以上,這兩年可能不到一半了。
新京報:會議商量出辦法了嗎?
李宏武:一個是向社會講清楚,合格的塑膠跑道沒有毒性,不要恐慌;再就是向國家建議,恢復行業的準入門檻。
2014年,建設部門取消了體育場地施工建設的準入門檻,給出的說明是,“體育場地設施工程不涉及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可通過行業自律加強管理,允許市場自由選擇。”
政府簡政放權是好的,但不能一放了之,讓監管出現真空。“通過行業自律加強管理”,行業協會想管、想自律,但是一點權力都沒有。
新京報:具體來講呢?
李宏武:比如,協會去年就推出了塑膠跑道建設質量標準,對省里塑膠跑道建設企業進行規范,還為合格企業頒發了資格證。
但這只是協會的自我約束,只能管會員單位。但協會的標準和資格證不具有政府認可的強制力,在招投標中沒有作用。
談跑道建設
很多中標方報價比成本還低得多
新京報:你什么時候知道有“毒跑道”?
李宏武:兩年前幾乎沒有聽說過。這個問題是在近兩年突然集中出現,“毒跑道”的出現和行業的混亂是同步的。
新京報:為什么會出現“毒跑道”?
李宏武:我認為根本原因是監管缺失。在準入門檻取消前,要獲取建設資質非常困難,承建跑道的企業必須有經驗、有實力。
放開以后,什么人都能來建跑道,有經驗有實力的企業競爭不過,跑道的品質當然就無法保證。據我了解,曝光的“毒跑道”幾乎都是2014年以后建設的。
新京報:為什么有經驗有實力的企業會競爭不過?
李宏武:招標的規則是,價低者中標。為了中標,有企業把價格往下拉。但是要出合格產品,成本在那兒。好多中標方的報價比我們的成本還低得多。
中標的企業會轉給報價更便宜的公司,層層轉包,最后甚至就是一些“游擊隊”在施工——他們沒有太多經驗,也不懂這個行業的技術。
新京報:合格和劣質跑道的成本各是多少?
李宏武:合格跑道的成本一般在240元每平米以上,劣質的甚至能降到100元以下。
新京報:為什么會差這么多?
李宏武:首先,建設合格跑道的公司,人力成本攤進去就要50元一平米,畢竟那么多有職稱的工程師,還有人員的社保。
此外,比如黑顆粒等原材料,采購優質的材料價格會高很多,劣質跑道甚至會使用舊鞋底、電線皮之類做的黑顆粒。
談產業鏈
“毒跑道”問題關鍵在于施工
新京報:塑膠跑道建設的產業鏈中,哪里容易出問題?
李宏武:如果主要原料有問題,那生產出來的就是差跑道,原料差了只是容易壞,不會造成中毒。
“毒跑道”的關鍵問題是揮發有毒氣體,根源在于施工,說細一點就是施工時劣質溶劑的大量使用。
新京報:為什么會大量使用劣質溶劑?
李宏武:塑膠跑道建設中,為了保持跑道硬度、彈性,我們會使用黑顆粒,其主要成分是輪胎碎粒。
一般來說,合格跑道的黑顆粒含量約30%。但有些“游擊隊”為了省成本,把比例提高到50%以上。黑顆粒比例高了,施工就會遇到困難,所以會大量使用溶劑。
現在公眾對輪胎顆粒這個概念很敏感,許多正規企業連合格的“黑顆粒”也不太敢用了。實際上,許多發達國家也在使用這種材料。
新京報:孩子們為什么會出現各種癥狀?
李宏武:主要是甲苯、二甲苯溶劑的大量使用,所揮發出來的有毒氣體,這些氣體正好揮發到一米二左右,所以,小學生最易受害。
其實這類溶劑毒性不算大,少量使用很快就揮發完了。長期從事這行的正規企業,夏天施工一般不使用,只在冬天會少量使用。
新京報:施工現場沒有監管嗎?“毒跑道”為什么能通過驗收?
李宏武:施工現場有建筑部門的監理等。監理懂建筑,但對塑膠運動場地的知識較欠缺。只要跑道鋪得平整,視覺效果好,驗收基本就能通過。
另外,國家標準只規定了物理性能,對化學性能要求不多。劣質跑道只要把外觀做好,很難分清好壞。此外,國家標準是檢測七項指標,很容易通過。
新京報:現實中,一般如何監管?
李宏武:會先看原料的合格證,有證就行。如果對場地有疑問,會要求施工方送樣去檢測。施工方自己去送檢,幾乎不會不合格,檢測機構也只對來樣負責。
新京報:憑你的經驗,劣質跑道占多大比例?
李宏武:非常非常少,主要是這兩年新建的多一些。去年長沙對塑膠跑道進行排查,沒發現有問題的。
談行業責任
盡力把“毒跑道”趕出校園
新京報:從技術上來說,塑膠跑道能做到完全無毒嗎?
李宏武:完全可以。全世界都在用塑膠跑道,有毒的話早被禁止了。
新京報:普通人有什么簡單方法去鑒別嗎?
李宏武:質量好壞,普通人很難鑒別。是否有毒,一個直觀的方法是,如果跑道建成好幾個月了,還有刺鼻氣味,那多半有問題。
新京報:你們現在做的事情,只能算是行業自律。
李宏武:行業協會先要管好協會內的企業,會頒發自己的資格證。不管政府認不認可,先告訴社會,有好的企業在這里,他們的產品是合格的。
再就是,協會打算把行業內的一些專家介紹給政府,告訴監管人員行業中的一些知識和門道,盡力把“毒跑道”趕出校園。
新京報:一切都靠行業自律?
李宏武:這本來就是政府提倡的。而且,沒有人比行業內的人還懂這個行業;行業協會要對全行業負責,像“毒跑道”這種危害行業生存的事,肯定一致打擊。
如果協會來管理,首先會對企業資質進行審核,有資格證才能參與招投標;其次會設定行業標準,企業不按標準建設,會進行處罰;最后,如果企業建設的跑道出現“毒跑道”等問題,將會被“拉黑”,行業和市場永遠向它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