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消息,重慶市體育局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實施意見》。

以下是文件原文:
重慶市體育局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實施意見(渝體〔2019〕499號)
各區縣(自治縣)體育局(文化旅游委),兩江新區社發局、萬盛經開區體育局,各直屬單位、機關各處室:
體育競賽表演產業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為體育競賽表演組織者為滿足消費者運動競技觀賞需要,向市場提供各類運動競技表演產品而開展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對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經濟增長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體育競賽表演產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體育產業向縱深發展和建設體育強市的重要引擎。但也要看到,我市體育競賽表演產業存在有效供給不足、總體規模小、大眾消費水平低、市場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121號),提出以下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重慶體育“1+5+1”行動計劃,積極推進體育競賽表演產業加快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體育需求,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重慶創建體育強市做出貢獻。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總規模達到400億元,基本形成供給多元化、結構合理化、發展均衡化的體育競賽表演產業體系。建設3-5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體育賽事區域中心和體育競賽表演產業集聚區,推出10項具有較大知名度的體育精品賽事,打造5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競賽表演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體育競賽表演企業,體育競賽表演產業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豐富賽事活動,完善賽事體系
(三)推動職業賽事加快發展。著力發展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圍棋等職業聯賽,鼓勵有條件的運動項目協會舉辦市級職業賽事,建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職業聯賽理事會。探索建立運動項目協會市場化、職業化、社會化合作的信用機制、責任機制和利益機制,制定符合項目發展的職業體育賽事管理辦法和運動項目產業發展規劃;探索職業體育俱樂部承擔我市參加全國大賽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積極探索適應重慶市情和職業體育特點的職業運動員管理制度。
(四)積極引進國際國內重大賽事。推動專業賽事發展,綜合評估我市賽事承辦能力,積極引入高水平國際單項比賽,積極申辦全國綜合性賽事,積極爭取國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落戶重慶。通過市場化手段引進一批知名度高的國際商業品牌賽事。舉辦好重慶國際馬拉松賽、武隆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國際攀聯世界杯攀巖賽重慶站、WESG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等品牌賽事活動,支持創辦中歐籃球冠軍賽,積極申辦2023年亞洲杯足球賽等重大賽事,提升重慶體育賽事國際國內影響力,宣傳推廣重慶形象。
(五)豐富業余體育賽事開展。推進體育賽事資源開放,指導各區縣(自治縣)因地制宜舉辦區域性、民族性體育競賽表演項目,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單位廣泛開展各類體育比賽,創新社會力量舉辦業余體育賽事的組織方式,引導社會力量舉辦群眾性、商業性賽事活動,開展馬拉松、冰雪、武術、自行車、戶外運動等項目賽事。鼓勵各地加強體育賽事品牌創新,培育一批社會影響大、知名度高的業余精品賽事。
(六)積極推進冰雪體育賽事。搶抓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機遇,積極申辦承辦國內國際高水平冰雪賽事,承辦好2019年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中國站比賽。依托高山資源,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一批室內外冰雪場館,大力開展冰雪運動,積極培育高山滑雪、花樣滑冰、冰球等各類冰雪體育賽事,開展冰雪運動嘉年華活動。積極發展專業冰雪運動,加大引進合作力度,推動專業冰雪體育賽事發展。
(七)推動體育競賽與文化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大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力度,強化政策保障,完善工作機制,統籌制定體育旅游規劃,科學布局體育旅游項目,以體育旅游精品線路、體育旅游綜合體、體育旅游賽事活動為抓手,大力開展山地戶外、水上運動、汽車摩托車運動、航空運動、馬拉松、自行車等為核心內容的體育旅游賽事活動。以觀賞性較強的運動項目為突破口,創作開發體現中華優秀文化、具有重慶特色的體育競賽表演精品。支持舉辦各類體育廟會、表演賽、邀請賽等,推動體育競賽與文化表演相結合。打造武術、圍棋、象棋、龍舟、舞龍舞獅、射弩、板鞋競速、獨竹漂、蹴球、陀螺、押加、竹鈴球、天地球、民族健身操、土家擺手操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競賽表演品牌項目。
三、培育市場主體,優化市場環境
(八)發展企業主體。鼓勵具有自主品牌、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體育競賽表演企業做大做強,打造良好的賽事品牌等無形資產,通過管理輸出、連鎖經營等方式,延伸產業鏈和利潤鏈,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帶動力的企業集團。支持企業實現垂直、細分、專業發展,鼓勵各類中小微體育競賽表演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九)支持創新創業。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營造良好的體育競賽表演產業準入環境。加強體育產業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幫助企業、高校等有效對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設置相關專業和課程。鼓勵退役運動員投身體育競賽表演產業。重視和鼓勵新型轉播技術、安全監控技術、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在體育競賽表演產業中的應用。鼓勵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支撐,提升賽事報名、賽事轉播、媒體報道、交流互動、賽事參與等綜合服務水平。
(十)培育中介機構。積極發展獨立運行、治理規范、行為公正的體育競賽表演行業組織,支持其積極開展產業發展規律和趨勢研究。充分發揮各類中介咨詢機構作用,鼓勵其向體育競賽表演機構提供經濟信息、市場預測、技術指導、法律咨詢、人員培訓等服務。
(十一)提升賽事消費。鼓勵各類媒體播出體育賽事節目,普及運動項目文化和觀賽禮儀。健全賽事門票市場化供應機制,依法嚴厲查處、打擊倒賣賽事門票等違法行為。積極落實經營者主體責任,推動社會共治,有效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優化體育彩票品種結構,依法打擊私彩,健全風險控制措施,引導彩民理性購彩。鼓勵利用各類社交平臺促進消費者互動交流,提升體育賽事消費意愿。
(十二)改善消費條件??茖W規劃建設新建體育場地設施,推行體育場館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模式,推進公共體育場館“改革功能、改革機制”試點工作,鼓勵體育場地設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設與舉辦、承辦國內外大型賽事活動相適應的體育場館,將賽事功能需要與賽后綜合利用有機結合,鼓勵利用學校體育場館舉辦體育賽事。完善公共安全服務體系,嚴格規范安保等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經營場所公共安全服務供給,積極探索建立體育場館安保等級評價制度。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體育競賽表演消費支付產品,推動消費便利化。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結合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特點,研發體育競賽表演類消費信貸新產品。
四、優化產業布局,加強平臺建設
(十三)建立產業鏈條。支持組建以體育競賽表演企業為主體,以旅游、交通、現場服務相關企業和相關行業協會等多種社會力量參與的跨行業產業聯盟,打造具有重慶特色的競賽表演產業鏈。加大引進國內外知名體育企業力度,推動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全產業布局。
(十四)推行產業標準。按照統籌謀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推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推行體育場所服務認證制度,提高體育賽事服務法治化、規范化水平。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制定各級各類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的辦賽指南和服務規范,明確體育賽事開展的基本條件、規則、程序和各環節責任部門。
(十五)搭建發展平臺。賽事相關權利歸各級單項體育協會以及其他各類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合法辦賽的賽事主辦方所有。按市場化法則,體育賽事播放收益由賽事主辦方或組委會與轉播機構分享。大力支持體育新媒體平臺發展。鼓勵搭建體育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推動體育原創內容研發生產及體育IP孵化培育。推進賽事舉辦權、賽事轉播權、運動員轉會權等具備交易條件的資源公平、公正、公開流轉。
(十六)深化交流合作。結合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及多雙邊和區域經貿合作,積極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西部和長江經濟帶省區市之間體育競賽交流活動。依法為來渝參加重要體育賽事活動的外國運動員、賽事組織管理人員和國際技術官員等各類人員提供便捷服務。
五、強化協調配合,加強保障服務
(十七)繼續推進體育賽事審批制度改革。嚴格執行國家出臺的賽事審批取消后的服務管理辦法,對與舉辦體育賽事相關聯的審批事項,不得要求賽事主辦方提交體育部門的審批材料。進一步優化確需保留的安全許可以及道路、空域、水域、無線電使用等行政審批事項審批流程。建立覆蓋體育競賽表演組織機構、從業人員和參賽人員的行業信用體系,建立“黑名單”制度,將我市有關信用信息納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重慶)并向社會公示,依照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加強賽風賽紀、反興奮劑工作,堅持公平競賽,樹立良好賽風。完善裁判員公正執法、教練員和運動員遵紀守法的約束機制。
(十八)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對相關項目予以必要資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體育引導資金等渠道對體育競賽表演產業予以必要支持。推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與資本市場對接,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鼓勵金融機構對體育競賽表演產業加大支持,創新金融產品,拓寬融資渠道。支持體育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多種方式籌措發展資金。
各區縣(自治縣)要充分認識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重要意義,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協同配合,務求取得實效?!?/p>
重慶市體育局
2019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