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KPL聯盟發布消息,因部分職業選手將參加全國成人高等教育運動訓練專業招生考試,將對10月常規賽部分賽程進行調整。
根據KPL聯盟規定,只有遇到重大突發事件,或者不可抗力的情況下才能調整賽程。此番為選手“讓路”,是所有電競聯賽體育化發展以來的先河之舉。為少數選手有更好表現特意修改賽程的舉措,在傳統體育賽事中也早有先例,這樣的行為不僅沒有破壞比賽公正嚴肅性,反而體現出聯盟對選手的人文關懷,以及KPL推進電競職業化發展的決心。
對電競行業來說,這一舉措也有著里程碑意義。做電競選手不再是吃“青春飯”,而是一個年輕人沒有后顧之憂、能為其奮斗終身的事業。電競人才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也是電競聯賽或整個電競行業邁入更長遠、正規化發展的一個開始。
電競選手上大學,保障退役轉型
電競選手是個讓很多年輕人羨慕的職業。年紀輕輕月薪過萬,燈光鮮花掌聲不斷,更有粉絲無數,贏一場大賽還能獲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獎金。
但在過去,真正有勇氣決定打職業的年輕人并不多,因為電競選手的黃金職業年齡一般在18歲到25歲這個階段,而大學本科階段正好也是18到22歲之間。這也就意味著,要想成為一名頂級職業選手,一定程度上需要放棄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另一方面,電競選手退役后轉型其他職業的可選擇范圍小。以往,運氣好的選手退役后,自己創業當老板,或者留在行業中做主播、解說等等。但對更多退役的電競選手來說,因自身能力、性格等原因,無法成功轉型,必須要尋找其他出路。
但因為學歷不高,退役選手可選擇的職業并不多,甚至有一些人迫于生計只能去做銷售、當網管等等一些學歷要求相對不高的工作。這些曾經在電競賽場上奮力拼搏過的天才選手,就這樣如流星般匆匆耀眼過后便一閃即逝,著實令人唏噓感嘆。
如今,這樣的境況將發生轉變。此次報考廣州體育學院的KPL選手共有15人,目前公布的隊員有來自Hero久競的久誠、最初、塵夏、久安,來自QGhappy 的SK、770、Fly、末將、God,以及來自YTG的落幕、一天以及來自VG的兜兜等。QGhappy的前教練Gemini、選手刺痛和Snow都已經在近日收到的北京郵電大學成人高等教育錄取通知書,他們也成為了KPL第一批享受到繼續教育福利的電競從業者。
QG.Fly選手稱,自己離校比較早,羨慕能夠在學校讀書的學生,也想可以繼續接受教育,因此他報考了此次考試,“之前在打比賽也沒想過自己有這樣的機會,但后來得知有這樣的機會還是特別珍惜,想跟普通人一樣有大學的生活和回憶。”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選手們將利用訓練空隙時間復習英語、數學、政治、語文等科目。據了解,此次選手們報考的雖然都是運動訓練專業,但之后選手可以在電競賽事管理、電競解說和電競運動與心理康復三個不同領域中選擇進修的方向。
促進電競職業化發展,KPL聯賽為選手“鋪路搭橋”
KPL聯盟牽頭和廣體合作促成如今選手參與高考的機遇。本月初, KPL三周年之際,宣布與廣州體育學院就職業選手再教育等達成合作,通過單招方式,為KPL現役及退役選手提供再教育機會。為保證選手入學率,廣州體育學院為選手組織考前培訓,針對選手實際情況進行考前輔導,最大程度上讓更多的隊員進入到高等學府接受教育。

KPL與廣州體育學院達成合作
“職業選手綜合素質以及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一直是社會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某種程度也會影響到職業選手一生的命運。我們特別希望職業選手既能在賽場有精彩的表現,也能擁有知識的沉淀和良好的教育基礎,以幫助他們在更長遠的人生道路上發展的更好。這也是去逐步讓公眾了解和認同電競行業的有效方法。”KPL聯盟主席張易加在提到讓選手接受高等教育的初衷時這樣說。
人才教育是騰訊電競運動城市發展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6月20日,騰訊電競聯合超競教育發起“騰訊電競獎學金計劃”,獎學金3年共計600萬人民幣。選手正式入學后還將有機會獲得該計劃提供的全額獎學金。

騰訊電競聯手超競電競學院和七煌建立騰訊電競獎學金計劃
據了解,專業的教材將由廣州體育學院聯合全國高等院校知名專家,與KPL聯盟管理人員、俱樂部管理人員、教練、隊員、數據分析師、裁判、解說、賽事運營等從業者,搭建編撰專家組共同編撰。
同時,為培養出符合專業需求的教學人才,廣州體育學院還聯合騰訊、KPL相關人員組成一個專家組,經過層層選拔,從160名應屆碩士畢業生中挑選了3名教師(分別任職電競解說、電競技戰術、電競數據分析),送往職業俱樂部進行培訓深造。其他電競理論課程全部由具有博士學位的教授或副教授任課。
張易加表示,為了賽事、學業兩不誤,KPL聯盟與廣州體育學院協商,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可采用休賽期集中授課、遠程教育、自學等方式來相結合地授課,以保障他們的學習。這樣既能夠讓選手在休賽期走進校園,感受大學文化,體驗校園學習生活,又能夠保障選手的賽訓時間,確保他們保持競技狀態,使其職業狀態不會受太大影響。
提升學歷,是電競職業化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對電競這項新興的運動項目來說,注重運動員文化教育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變。
傳統體育運動發展歷程證明,運動員文化學習的缺失不僅會給運動員帶來退役轉型的憂慮,還會影響競技體育項目自身的發展。由于文化教育的缺失,導致運動員文化素質不高,使部分運動員不能準確理解教練的意圖,影響訓練質量和比賽成績;抗壓能力差;在媒體和公眾面前表現欠佳,造成負面影響;家長有顧慮,專業運動員只會專項技能,素質不高,退役后難于立足社會,不愿意讓孩子當運動員,最終造成一些項目后備人才的匱乏。
正是意識到文化教育對運動員及聯賽的影響,KPL聯盟一直以來都很注重培養電競選手的綜合素質。除了此次大規模鼓勵現役選手參加考試,此前KPL聯盟已經為選手們開設了心理輔導、溝通交際、舞臺表現力、職業素養、愛國主義教育等特色課程定期培訓。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也是KPL聯賽邁向體育化發展道路的一大步。早在2018年KPL春季賽發布會上,賽事推出了對標頂級體育聯盟的專業化運營支撐體系,包含轉會體系、榮譽體系、選秀體系、裁判體系、商業體系在內的KPL體系得到全面升級,將官方和俱樂部利益捆綁,構建了利益共同體和分食體系。
此次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聯盟人才體系構建。張易加表示,對電競選手來說,只有擁有豐富的技能和更好的綜合素質,未來才有可能在電競圈內或者圈外獲得更好、更長期的職業發展通道。KPL短期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退役選手就業、職業發展等問題,長期來看,還是要靠整體行業性的體系化培訓和教育、產業和電競聯動,來解決職業選手的職業規劃問題。
對于電競行業來說,電競選手重返學校所帶來的影響則是社會輿論的轉變。長久以來,電競選手退役后何去何從,是業界內外人士所詬病的關鍵,甚至一些人認為“電競選手只是會打游戲”。這樣的認知不僅抹殺了電競選手們為追逐夢想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更是造成選手青黃不接、行業難以發展壯大的罪魁禍首,極大地阻礙了電競行業的正向發展。
而電競選手再教育的落地,不僅給這些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新的舞臺,也讓人們真正意識到,打電競不是吃“青春飯”,而是一個可以終生可持續發展的職業。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