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于 10 月 23 日發布重磅聲明,宣布終止與印度尼西亞奧委會(KOI)關于未來舉辦奧運會、青年奧運會及其他奧林匹克賽事的所有對話。此舉源于印尼政府拒絕為參加 2025 年雅加達體操世錦賽的以色列運動員發放簽證,直接導致 6 名以色列選手(含東京奧運冠軍)無緣賽事,引發國際體育界對 “體育中立” 原則的激烈討論。
印度尼西亞拒簽以色列體操選手引重罰

本屆體操世錦賽于 2025 年 10 月在雅加達開幕前,以色列體操聯合會曾獲賽事主辦方印尼相關機構 “允許參賽” 的書面保證,其中包括 2020 年東京奧運會自由體操冠軍阿爾喬姆?多爾戈皮亞特 —— 這位歐洲雙冠得主被視為男子自由體操項目的獎牌熱門。
但開幕前兩周,印尼司法部長以 “抗議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 為由,正式宣布拒絕為 6 名以色列選手發放入境簽證,且未提出替代解決方案。印尼政府在聲明中強調,該決定 “符合國內法律規定與外交立場”,同時 “為維護公共安全與社會穩定”。
面對拒簽決定,以色列體操聯合會先后向國際體操聯合會(FIG)提交投訴,并向體育仲裁法庭(CAS)發起緊急申訴,要求強制印尼發簽或調整賽事安排,但均被駁回。其中,FIG 以 “對主權國家簽證政策無管轄權” 為由回避責任,僅表示 “遺憾”。

自 10 月中旬起,國際奧委會介入斡旋,多次與印尼政府、KOI 及 FIG 溝通,要求落實《奧林匹克憲章》中 “運動員無差別參賽” 的原則,但印尼始終拒絕妥協。最終,國際奧委會在 10 月 23 日的聲明中祭出四項制裁措施:1、終止與 KOI 關于 2036 年奧運會等未來奧林匹克賽事申辦的所有對話,直接打斷印尼的 “申奧進程”;2、建議全球所有國際體育聯合會暫停在印尼舉辦各類國際賽事;3、修訂奧運資格賽主辦協議,新增 “必須保障所有國籍參賽者入境” 的強制條款;4、勒令 KOI 與 FIG 在 11 月前赴洛桑總部接受問詢,說明事件處理過程。對于國際奧委會的制裁,KOI 主席埃里克?托希爾在當日回應中表示,印尼 “已做好承擔一切后果的準備”,且 “該決定得到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亞奧理事會)的理解與支持”。

以色列方面則持續發聲,以色列體操聯合會主席沙洛姆?科恩指出,印尼的拒簽行為 “開創了危險先例”,若國際體育組織無法保障運動員權益,“未來可能有更多國家以政治理由排斥參賽者”。以色列外交部也將此事定性為 “體育領域的歧視行為”,呼吁國際社會關注。
目前,國際奧委會已明確將 “印尼書面承諾對所有國籍參賽者開放入境” 列為解除制裁的核心條件,而 11 月前的洛桑會談將成為雙方博弈的關鍵節點。此次風波也再次引發對 “體育與政治邊界” 的討論。國際體育法專家馬克?詹姆斯指出,國際奧委會的制裁雖旨在捍衛 “體育中立”,但也凸顯出國際體育組織與主權國家權責沖突的深層矛盾,“未來如何在尊重國家主權的同時保障運動員權益,將是所有國際體育機構需要解決的難題”。
聲明:本文圖片取自體壇周報,僅用于宣傳使用,如有侵權請后臺聯系刪除。

編輯:Ashley
策劃:小西
排版:晨曦
執行主編:徐亞麗
總運營:浙江亞仕麗體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