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和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運動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共同編寫的《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發展報告》)向社會發布,該《發展報告》不僅總結了2019-2020年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總體狀況,還對“十四五”時期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主題和主線展開了討論并提出了建議。
《發展報告》重點討論了競賽表演、健身休閑、場館服務、體育用品、戶外運動、青少年體育培訓等業態的發展情況,并基于“四經普”數據對我國體育產業進行統計分析,可為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理論依據,為各地的體育產業發展提供經驗借鑒,為體育企業和投資機構決策提供參考,為學者開展研究提供素材。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發展報告》共分為三大部分,二十個篇章。其中,屬于體育用品業相關內容的篇章,出現在第二部分第五章的位置,是由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編寫的。該章節從中國體育用品業發展現狀、重點品類(領先企業)、現存問題和發展機遇等四個角度展開分析和論述,并為中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模式和前景帶來了指導性和建設性的意見。
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四方面,簡要地梳理和概括下該《發展報告》中,涉及2019-2020年中國體育用品業發展狀況的相關內容:
一對中國體育用品業整體發展現狀的分析
(1)體育用品業增速放緩局面扭轉,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有較大提升空間
從圖中不難發現,中國體育用品業增加值從2014年至2019年整體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尤其在2017年,首次突破3000億元,達到3265億元,同比增長14%(見圖1)。可見,自2014年以后體育用品業增速放緩局面有效扭轉。

圖1 2014年至2019年中國體育用品業增加值
再看圖中(見圖2),《發展報告》分析了體育用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由于國內消費需求的集中釋放,以及消費者對體育用品多元化、多層次的日益增長使得體育用品市場將進一步擴大,并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圖2 2014年至2018年中國體育用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2)體育用品業線上渠道快速拓展,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
與《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19)》相比,今年的《發展報告》還對體育用品業市場發展做了分析。
二者間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受疫情影響,全球各級賽事、健身活動、體育場館服務等都受到嚴重影響,幾乎全面關停,損失慘重。與此同時,居家體育用品市場需求卻迎來一波高潮,緊接著帶來了線上銷售渠道的快速拓展。中國體育用品各品牌加上電商渠道——這樣的組合形式得到了很多體育用品品牌的重視。
(3)體育用品業產品出口回暖加速,進口態勢逐步增長
今年的《發展報告》在體育用品進出口狀況的分析上,得到的結果是:2017年,中國體育用品業產品出口額為168.3億美元,同比增長4.15%,行業出口回暖。2018年,出口額為181.0億美元,同比增長7.55%,行業出口回暖加速(見圖3)。但從中國體育用品業出口產品品類結構來看,加工貿易依然占主導地位。

圖3 2014年至2018年中國體育用品業出口額情況
再看中國體育用品業產品進口額在經歷了2016年的下跌之后,近年來呈現逐步增長的態勢。但從中國體育用品業進口產品品類結構來看,運動鞋類、訓練健身器材類的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較大,運動鞋服類占比較小且有所下降。
(4)體育用品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朝智能化方向發展步伐
在體育用品業技術環境分析里,《發展報告》認為:中國體育用品業的技術創新速度逐年加快,且隨著大量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體育用品業產品質量、產品性能、生產效率、供給能力會進一步提升。

因此,不少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瞄準市場需求,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加快體育用品朝智能化方向發展的步伐。
二對中國體育用品業重點品類市場格局的分析
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體育產業統計分類(2019)》,體育產業核算采用兩級核算方法。《發展報告》中的“體育用品業”,屬于第一級中的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業。基于這一級,本報告選取了運動服裝、運動鞋、球類三個品類的市場競爭格局來進行分析。
根據歐睿的統計數據,在運動服裝市場競爭格局中,國有品牌安踏近年來加速搶占市場份額,是國內運動服裝市場僅次于耐克和阿迪達斯的第三大品牌,在國內品牌中持續保持第一。而運動鞋市場競爭格局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國內運動鞋的高端消費市場,依然是耐克、阿迪達斯等國外品牌占據,安踏等國內一線品牌雖打入高端消費市場,但仍以終端消費為主。

從目前的中國球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依然是國際品牌唱主角,而我國只有在乒乓球用品市場上占據優勢。
但隨著國產品牌在產品研發、品牌營銷等方面的進一步投入,未來,中國體育用品制造業勢必集體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一個難以撼動的有利位置,真正建立全球市場的話語權。
三對中國體育用品業現存問題的分析
隨著中國體育用品業進入新的發展周期,體育用品消費市場也日益朝多元化、高品質方向發展。
為適應新常態下的市場需求,體育用品供給市場的細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如安踏和李寧等國有品牌雖在消費者心里確立運動品牌形象,但尚未與特定運動項目相聯系——這樣的定位泛化,市場認知度還有待提升。

同時,《發展報告》還表明,當前中國體育用品行業仍然面臨著“大而不強”的問題,我國在生產環節具備較大優勢,但產品附加值不高。所以,體育用品業的轉型升級要求也更加迫切。
除了市場認知度和轉型升級外,后續的運營整合,以及體育用品標準化水平也應得到重視和提升。
此外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收購兼并國際知名品牌,是國內體育用品品牌擴張的重要戰略。
因此,在體育用品的市場開拓中,進行差異化定位和后續科學管理運營,并為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支持——未來將是相關部門或單位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四對中國體育用品業市場未來發展機遇的分析
《發展報告》在結尾章節中指出了行業重要觀點——隨著體育產業結構逐步調整、大眾體育鍛煉意識不斷增強,未來,中國體育用品業內的所有從業者需要保持關注的行業兩大發展趨勢和方向是:

第一個方向,不斷擴大的青少年和老年人體育用品市場需求。
由于青少年作為未來消費的主流和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其體育用品市場都具有巨大潛力。國有品牌的重點品類市場要抓住這兩大消費者,轉型升級,努力打造品牌。
第二個方向,智能化體育用品快速興起,方興未艾。
以人工智能、5G等為代表的“新基建”,一旦與中國體育用品業相融合發展——不僅會使傳統體育用品制造業產生“化學反應”,促使體育用品業迎來一個快速的發展期,還會在體育產業結構逐步調整、大眾體育鍛煉意識不斷增強的背景下,給中國的體育用品業在“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來源: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