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已圓滿閉幕。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召開的這次全國兩會,意義重大。隨著近年來我國體育事業的日益發展及“奧運年”的到來,體育仍是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話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兩會上關于“體育”那些事兒。

政府工作報告向來是“兩會”最受關注的內容之一,報告對我國體育事業相關工作提出了明確部署。在介紹“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時指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人均預期壽命再提高1歲”。
對2021年重點工作部署中,政府工作報告在“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部分,提出“發展健康、文化、旅游、體育等服務消費”。
在“切實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高社會建設水平”部分,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精心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
除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體育事業的相關內容,代表委員們也紛紛為體育發展建言獻策,這些建議涵蓋了體育賽事,體育教育,全民健身,體育產業,體育法律法規等方面。
體育賽事
◆ 以冬奧會帶動冰雪運動發展
今年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備的關鍵一年。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參與了北京冬奧會的籌備工作,她對做好相關工作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做好國際方面工作,支持北京冬奧會如期、順利舉辦;二是,堅持以運動員為中心,科學、安全地做好防疫工作;三是,展示中國成就、講好中國故事。”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副部長王艷霞則表示要高度重視冬奧會遺產利用使用,讓豐厚的冬奧會遺產長期造福于民。她還建議增加冰雪場地設施供給,便于冰雪愛好者上冰上雪。

◆ 成都大運會促進體育發展,帶動文化傳播
今年8月,成都將舉辦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全國政協委員、四川體育職業學院體操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鄒凱表示,大運會的舉辦能促使成都競技體育發展邁上新臺階,成都將具備承辦大型綜合賽事的能力。
據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博物院首席專家魏學峰介紹,四川博物院正在籌備體育文物展,希望由此吸引更多國外運動員了解中華文化歷史,傳播中華文化與文明。
體育教育
◆ 關注體育學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體育教育離不開專業的人才,他們所傳授的專業知識將影響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全國政協委員、新疆師范大學副校長古麗帕麗·阿不都拉表示,今年她的提案重點關注體育學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議加大對體育教育人才的培養,并引導他們到農村就業。
◆ 重視學校體育教育
近年來,重視體育教育被屢屢提出,針對這一話題,代表們也從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提供了建議。

首先是從觀念上認識體育的重要性。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認為體育處在德智體美勞中的C位。體育工作做好了,德智體美勞才能有根本保證。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胡衛也提到:“體育在當前我們的教育當中,它的地位應該講越來越高,大家對它的認識也應該越來越清晰。”
此外,學校應以運動項目為抓手,推動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同時還應加強監督,建議中小學體育課“曬課表“。
◆ 體育納入各級考試考核
體育逐步納入各級考試是加強體育教育的一種方式,有代表提出將體育上升為“第四大主科”。代表們還提出了將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生升學考試的綜合評價體系,完善體育中考改革,把體育納入高考,體育中高考增至3次等建議。
◆ 增加體育課時,建議分級授課
體育課和體育運動時長也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建議學校根據各年級不同情況增加體育課時,中小學體育課分級授課,因材施教,激發學生投身體育運動。
全民健身
學校體育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從更廣闊的范圍來講,全民健身更是發展體育、實現體育強國的主要保障。

◆ 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建設
良好的體育場館設施是群眾進行體育活動的有利保障,近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基礎設施水平提升,體育賽事承辦所建設的場館也廣泛應用于全民健身活動中。有代表提出建議加快推動智慧化體育場館建設,將先進技術應用于體育場館建設中。
◆ 體醫深度融合
體育運動于健康息息相關,體育運動的目的時提升健康水平,因而要將體育與醫學深度融合。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謝敏豪從健康型試點醫院或醫院科室的建立,“中醫+西醫+體育”三結合學科建設,社區健康促進中心建立等方面對體醫融合提出了詳細建議。
◆ 社會整體聯動推進全民健身
推動全民健身不是某一個部門或地區的工作,做好全民健身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有代表提出應該社會整體聯動、系統化推進,讓各部門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還有委員提出應該整合資源,搞好各項體育活動,創建全民健身模范市。
體育產業
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發展有助于打造良好的體育品牌與形象,促進經濟發展。

◆ 重視體育消費空間與體育產業發展環境
當前的體育消費空間有待拓展,體育產業的發展也需要更好的環境作為支撐。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議,應對場館利用、退役運動員價值、體育人才培養、體育消費業態、體育產業市場監管以及體育文化市場等方面加以重視。
◆ 推動體育旅游發展
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成功激發了大眾對冰雪運動的熱情,場館及周邊配套設施的建設也為體育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推動體育旅游的發展,需要良好的設施、方便的交通、有效的營銷方式等吸引游客。此外,還應重視新興市場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聯主席燕瑛提出“加快形成區域型冰雪體育體驗中心—全國性冰雪體育旅游目的地—世界級冰雪體育旅游度假區的供給層級結構,為我國冰雪體育旅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張健就推動體旅融合發展,踐行“兩山理論”建言。
◆ 體育品牌與文化走出去
全國人大代表、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認為,國家進步和產業升級,不僅要“產品走出去”,更要“品牌走出去”和“文化走出去”。在此過程中要打造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吸引國外品牌入駐中國、重視人才引進與培養,使企業品牌獲得全球認可。
體育法律法規
◆《體育法》修改勢在必行
如今各項體育活動和體育產業全面發展,《體育法》修改勢在必行。代表及委員們就此提出建議,認為修改《體育法》要以問題為導向,明確各方責任,將青少年體育納入法律,增強剛性和可操作性;還應對體育產業、體育文化、體育爭議解決、體育融合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建立國家體育健康評價體系和標準,完善體育市場管理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