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N記者文霍斯特報道說,“NBA聯盟官員正在醞釀在不遠的未來,考慮接納2支新的球隊,每支球隊收25億美元的入場費。擴軍費只在球隊之間分配。這就意味著每支球隊能夠分到大約1.6億美元,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債務壓力,會激起各方的興趣。”
作為全球最商業化的體育商業聯盟,NBA的擴軍傳聞一直不斷。NBA總裁蕭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聯盟會認真考慮擴軍問題,并提及西雅圖是其中一個候選城市。蕭華的表述無疑是對聯盟擴軍的一次松口和轉機。
NBA為什么要擴軍
NBA在1946年成立時只有11支球隊,后續通過不斷擴軍,發展到2004年夏洛特山貓(黃蜂隊前身)加入聯盟時,才最終形成了現在東、西部各15支球隊的均衡局面。
首先,球隊數量理論上還可增加。從2004年以來,NBA球隊有遷移城市的,有更換名稱的,但數量一直是30支。也就是說,最近17年來,NBA球隊沒有增加過,每支球隊常規賽也一直保持在82場比賽。而從球隊分布上看,廣袤的西部有很大部分區域沒有NBA球隊,如果增加2支球隊,將某支西部球隊(例如森林狼)調到東部,保持東西部各16支球隊,季后賽將會保證有50%的球隊出線,這在整體框架、賽程安排、比賽密度方面并沒有太大的出入。
其次,NBA電視轉播合同猛漲,市場價值增加。目前NBA執行的是9年240億美元的電視轉播合同,這個合同將在2025年到期。從歷史上來看,NBA的電視轉播合同是持續上漲的,即使刨除物價因素,還是在以較大的幅度增加。不考慮極端情況,如果整個賽季NBA比賽場次增加,那么電視合同金額也會增加。要增加賽季比賽場次,要么增加常規賽或季后賽輪次及場次,要么增加球隊數量。前者無疑拉長了賽季時間,有增加球員疲勞程度的風險,也會增加球員薪水總額及在聯盟收入占比。而增加球隊數量保持82場常規賽不變,似乎更合理些。
第三,候選城市熱情高漲。隨著NBA整體收益增加,以及每支球隊價值飛漲,不少城市和有錢人,都希望成為NBA大家庭的一員。這里邊,西雅圖和拉斯維加斯的呼聲比較高。
西雅圖1967年就加入NBA,并獲得過總冠軍,是一支歷史悠久、成績輝煌的球隊。只是2008年球隊老板在盤算商業利潤時,覺得搬遷到俄克拉荷馬城更好,因此才有了雷霆,超音速退出歷史舞臺。
拉斯維加斯近年來一直舉辦NBA夏季聯賽,和NBA聯盟關系不錯。拉斯維加斯是著名的賭城,這里不缺少資金流動,自然需要一支職業球隊吸納人氣。
此外,美國本土之外的城市也很有興趣,特別是墨西哥的墨西哥城,舉辦過NBA海外賽、常規賽。如果得償所愿,那么北美三個國家都有NBA球隊,倒也很有意思。
所以,NBA擴軍不單單是想解決眼前各球隊的經濟壓力,從均衡市場、增加影響力、保持競爭性等各方面,擴軍都對聯盟都有益處。
NBA對新球隊的要求
NBA是成熟的商業聯盟,做每一項決定都會經過詳細的調研、討論、可行性分析,最后付之施行,對候選擴軍城市自然也有著嚴格的準入標準。
除了出于整體商業利益、品牌價值、媒體曝光的考量外,新的入選城市最好是大城市或新興城市,這樣對NBA聯盟整體的貢獻無疑是最大的。目前,美國排名靠前的大城市中,只有舊金山、西雅圖、拉斯維加斯這些城市沒有NBA球隊。
此外,新的NBA城市和原有的NBA城市距離不能太近,否則會相互爭奪球迷市場。如果從地區電視轉播權來說,兩個城市的NBA場館之間,必須超過70英里(因為一支球隊,擁有半徑70英里的區域電視版權)。德州雖然有3支NBA球隊,但相互之間有一定距離,因為德州是美國本土最大的州。此外,還有紐約和洛杉磯這兩個城市各有2支球隊,情況較為特殊,主要還是因為這兩座發達城市的市場容量大。
最后,候選城市需要有成熟的球迷基礎,至少他們對NBA有著廣泛持久的關注度,這樣才能保證一支球隊存在的長久性,即使短期內新球隊無法取得好成績,他們的支持度也能保持相對穩定。
擴軍帶來的影響
新冠疫情給NBA帶來很大影響,上賽季聯盟因此損失約15億美元,新賽季絕大部分球隊還是空場進行比賽,只有6支球隊允許部分球迷現場看球,預計還會帶來很大損失。
如果NBA通過擴軍,分給每支球隊1.6億美元的入場費,這筆錢雖然不是長久之計,卻也可以讓球隊的老板們緩解不小的經濟壓力。那些坐落在鹽湖城、俄克拉荷馬的小球市球隊,收入遠遠不及紐約、洛杉磯的球隊,他們花的每一筆錢都力求物盡其用,面對持續的虧損,實在有些力不從心。
其次,在對新球隊的扶持上,勢必會影響各支球隊。2004年,聯盟幫助新加入的夏洛特山貓建隊,要求NBA其他29支球隊,每隊除8名球員受保護外,其余的球員供山貓挑選。
如果加入兩支新球隊,那么各支球隊還是會拿出一些球員供其挑選,那么就會產生很多問題。一些戰績一般,甚至志在擺爛的球隊,會給出拿大合同的老將,以減輕自身的薪資壓力,但一些競爭總冠軍的球隊,拿出一些球員就會影響球隊的競爭力。
以本賽季的湖人隊為例,假如還維持8人受保護原則,詹姆斯、戴維斯、施羅德、馬修斯、加索爾是他們的常規首發,哈雷爾、庫茲馬、波普、卡魯索、大莫里斯、霍頓·塔克這些重要的輪換球員中只能有3人不可挑選,這實在是令人頭疼的事情。畢竟像湖人這樣的球隊,現有陣容都是針對最主要的爭冠對手而搭建的,損失任何一人都可能帶來連鎖反應。
而且,現在NBA的爭冠球隊至少都有兩位超級球星,其余的球員功能性非常重要,他們的存在是為超級球星減輕負擔,同時一些功能性球員又是那樣的稀有,甚至無可替代。更不要說新球隊對選秀權的影響,當初聯盟可是將首輪4號簽直接給了山貓,這對一些擺爛的球隊來說,影響很大。
最后,雖然新球隊為每支原有球隊帶來了1.6億美元的收入,但是以后的日子里,每一年的轉播收入,都會均攤到32支球隊,不論聯盟的價值增長多少,多出兩支球隊分錢,還是影響了收入,這需要各支球隊仔細考量。
NBA擴軍看起來已經提上了日程,對我們球迷來說,在看熱鬧的同時,也要看門道,看NBA擴軍的內在邏輯、準入標準和相關程序,看他們對候選城市的評估和考量。畢竟,NBA是最成熟、最老牌的體育商業聯盟,他們的每一項舉措都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