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跳、翻轉、落地、再騰空……小時候經常幻想自己可以“上天入地”,而這些在蹦床運動中都能實現。
蹦床,素來有著“空中芭蕾”之稱。這是一項利用蹦床的反彈作用在空中表現技巧動作的競技運動,屬于體操的一種。

2000年悉尼奧運會,蹦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蹦床公主”何雯娜摘得中國蹦床隊歷史上首枚奧運金牌,蹦床運動在國內開始流行起來。
在人們的觀念里,蹦床只是小朋友的娛樂項目,而國家的重視和大眾蹦床的興起,無疑給這項極限運動帶來了更多的發展空間。2002年,中國成立第一支國家蹦床隊,至今不到20年,雖然起步較晚,但這項新興運動在國內發展迅猛。
全國蹦床錦標賽和全國蹦床冠軍賽已經成為中國成年組最高水平、最高規格的比賽;青少年賽事有全國青少年蹦床錦標賽和全國U系列青少年蹦床錦標賽。

“青少年后備力量的不斷提升,讓我感覺中國蹦床還是充滿希望的,我們要爭取像跳水一樣,成為長盛不衰的夢之隊。”2020年末,寧波鎮海區獲得“國家蹦床運動實驗區”稱號,三所學校被授予了“全國大眾蹦床體教融合實驗學校(幼兒園)”。蹦床從大眾的娛樂中發源而來,最終又回歸大眾,它的娛樂性和實用性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加入這項運動。

抖音和綜藝真人秀節目也帶動了蹦床運動的推廣。隨著年輕化、商業化的發展,蹦床公園或者蹦床館成為了大人小孩共同的娛樂選擇。這里有飛檐走壁的“武林大師”,也有超強彈跳力的“灌籃高手”,親子市場也成為蹦床運動大眾化的突破口,蹦床運動的市場前景顯而易見。但如何能讓家長接受這項“危險”的極限運動,也是市場亟需解決的問題。


“10歲女孩玩網紅蹦床,10分鐘致右腿骨折”、“玩一次蹦床被評定九級傷殘”、“女孩高考完玩網紅蹦床腰椎摔骨折”,各類事故新聞把蹦床運動推向風口浪尖。
游樂場作為一種特殊的、具有一定刺激危險性的場所,對場所經營者也有著更為嚴格的安全保障要求,這類網紅蹦床館也不例外。

相比跑步這樣的全民運動,蹦床對場地硬件、教練指導的要求都比較高。在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情況下,不要盲目跟風挑戰高難度動作。在選擇場館時,需要甄別網紅場館是否合法經營、配套設施是否達到安全標準、教練員是否有相應資質,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作為舶來品,蹦床在國內的起步較晚,在休閑領域市場開拓的時間也不長。與很多小眾運動一樣,蹦床產業也面臨著多重困難。
在1月13日召開的2021年蹦床項目競賽和推廣工作研討會上,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蹦床部主任賈伍華就指出,目前蹦床項目賽事與群眾體育項目賽事發展差距還很大。“2021年要全面提升蹦床賽事的現場感官體驗,引入市場資源,與企業、俱樂部共同探索創新發展方式和競賽產品、鍛煉產品,將蹦床賽事推向更廣泛受眾。”

要讓大眾參與和體驗蹦床運動,不僅需要蹦床愛好者、企業和社會各方的努力,還需要時間的沉淀積累,讓蹦床更加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在發展還并不成熟的行業背景下蹦出一番新的天地。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