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企業特步收購之后,K-Swiss的高管們對新東家帶來的海外機遇感到樂觀。即使這家美國運動老牌在中國已經悄無聲息,他們仍有信心重返這片市場。
收購交易完成后,最近,K-Swiss公司總裁巴尼·沃特斯(Barney Waters)向Footwear News表示,他相信特步能夠為這個運動老牌提供推動力,使其在中國重新站穩腳跟。
這家公司的目標不小,他們希望K-Swiss成為中國運動用品市場的主流品牌之一。
“多年以前,我們在中國推出過業務,但沒有成功。我們曾經將產品投放在大約30至50家門店,但相關投資沒能持續下去,業務失敗了。現在特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重新在中國推廣品牌,”巴尼·沃特斯說道。
如今,以中資背景重返這片市場,K-Swiss計劃第一步是針對中國市場確定品牌定位,并擴大產品線和建立有效的零售戰略,“從細微處著手,做出戰略調整,然后再加速擴張。”
巴尼·沃特斯指出,特步收購K-Swiss作為擴張中國市場計劃的一部分,前者更看重K-Swiss的品牌歷史和復古傳統產品。
“我認為,特步收購K-Swiss是因為它的傳統,有真實的歷史,所以當他們將品牌重新引入中國時,顯然會傾向于這一點,重新圍繞歷史展開故事,或者至少在此基礎上搭建平臺,”巴尼·沃特斯說道。
特步曾表態,安踏收購的FILA將成為K-Swiss的對標對象,希望將后者打造成像FILA之于安踏那樣的戰略新支點和業績新引擎。
近年來,安踏持續挖掘這家意大利老牌的傳統品牌優勢,推出眾多復古風格產品,在運動風潮的市場趨勢下獲得突出效果——2018財年,FILA銷售增速超過80%,全年流水超100億元,是安踏集團內部增速貢獻最大的品牌。
巴尼·沃特斯自2016年開始掌管K-Swiss,他表示,品牌被收購后,自己的工作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但他會經常與特步團隊交流合作,介紹公司歷史,并確保品牌在海外擴張的戰略一致性,有信心在亞洲獲得回報。
“中國消費者喜歡有影響力的歐美品牌,所以我們的美國業務做得越好,越有助于中國團隊在中國市場發揮作用,”巴尼·沃特斯說道。

公開資料顯示,K-Swiss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的鞋履生產公司,始創于1966年。這家運動鞋老牌以生產出全球第一雙全皮網球鞋而出名,目前業務涉及跑步、健身、鐵人三項、網球等綜合運動領域及休閑服飾。
當前,K-Swiss以美國本土市場為中心,在加拿大、德國、英國、新加坡、日本等歐美和亞洲國家設有分公司。
從2008年開始,K-Swiss曾經歷長時間的虧損,2012年營收額為2.23億美元。在業績低迷的情況下,2013年1月,K-Swiss宣布接受衣戀集團(E-Land Footwear USA Holdings Inc.)的收購,交易價格為1.7億美元,后者持有100%股份。
衣戀集團經過6年經營,2018財年,品牌扭虧為盈,獲得251.5萬美元的凈利潤。營收同比增長12%至1.09億美元,但仍不足衣戀集團收購該品牌時的一半。
實際上,衣戀集團希望出售K-Swiss的消息傳出已久,尤其隨著業績扭虧為盈,品牌迎來交易的好時機。
直至今年8月2日,特步發布公告,其全資附屬公司Xtep Global Limited已經與衣戀集團達成交易,收購完成“K-Swiss”、“Palladium”及“Supra”等三大品牌,現金代價2.6億美元。交割完成后,持有以上品牌的衣戀集團成為特步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與K-Swiss的狀況相似——FILA中國業務被安踏收購前,歸屬于鞋王百麗旗下全資附屬公司,曾多年處在虧損狀態。安踏在收購之初未被外界看好,但最終完成業績逆襲。
2019年3月,特步走上探索多品牌之路,先是與美國鞋履公司Wolverine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開展Saucony和Merrell兩大品牌的分銷業務。為此,特步向合資公司支付約人民幣1.55億元,作為初始融資金額。
引進Saucony和Merrell不到半年,特步現在又并購K-Swiss等三家品牌,短期內對于該公司的資源協調無疑將是一個挑戰。
對于母公司特步不斷擴大投資組合的做法,巴尼·沃特斯表示樂觀。他認為,K-Swiss將是優先考慮的對象,而且特步旗下品牌存在定位和渠道差異,幾乎不會有直接競爭。
“品牌組合的關鍵是不能有交叉之初,特步以跑步為基礎,屬于中檔品牌。Saucony也在運營,我想他們會定位在高端市場,Merrell是另一個類別。它們都是互補的品牌,不會有過多的市場交集,”巴尼·沃特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