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體育產業的“行業思考引領者”和“年度風向標”,2020中國體育產業峰會重磅發布了由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與尼爾森聯合編制的《2020年大眾健身行為和消費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的發布,填補了體育發達城市大眾健身消費市場缺少專業數據支撐的空白,為從業者更好認識和布局相關業務,以及引領行業發展提供了及時的權威參考。
《報告》中指出,目前大眾健身四大熱點項目分別為羽毛球、健步走、跑步和游泳。數據表明大眾健身主要傾向于低成本,易開展,消耗適中的運動類型,以有氧運動為主。

在體育服務類消費排名中,健身卡/課程成為占比最高的服務消費類型,有28%的受訪者選擇辦健身卡/購買健身課程。

受到疫情影響,家用健身的意識和習慣逐漸被培養,受訪者中,16%的體育鍛煉者購買過小型健身器械,6%的體育鍛煉者購買過大型健身器械,而家用健身器材未來發展趨勢則呈現出易安裝、輕巧不占地、時尚、智能化等特點。

疫情期間,對室內健身運動用品有著明顯的驅動,促進了對室內健身運動品的消費。65%經常參與體育運動的人在疫情期間購買過體育用品。

健康,在2020年顯得彌足珍貴
而健身行業乘著這股“東風”,大顯身手
01
科技引領健身“潮”風尚
近幾屆體博會占比最大的大健康展區在本次展會中呈現出明顯的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趨勢,釋放出健身行業轉型升級,突破技術壁壘的積極信號。
疫情對于依賴線下場景的健身行業沖擊巨大,但是在疫情倒逼下,居家健身迎來行業爆發。隨著各領域智能化進程的推進,健身行業也沒有放過這次機會,數字化線上健身將會成為今后的發展趨勢,也是各大廠商的必爭之地。
手機上有幾個健身APP也逐漸成為大眾健康生活的“標志”。根據《報告》中指出,有75%的體育鍛煉者在運動時要借助運動類APP。這也為此類APP構建完整線上產業鏈提供了龐大的用戶群體。

從注冊到成為會員,繼而成為付費課程會員,再到購買APP推薦的家用健身器材,運動APP作為“中間商”連接了B端與C端,并且在兩邊都贏得了客戶和口碑,形成了以APP為中心的完整閉環,而這個閉環只服務于居家健身愛好者,垂直度極高。注冊會員也樂于與之“眉來眼去”,為了健康,花錢是值的。這也同時推動了體育消費規模的擴大,《報告》顯示,體育消費正逐漸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疫情也促進了體育消費行為,進一步增強了消費者在體育方面的消費意愿,有65%的受訪者在疫情期間購買過體育用品,而80%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愿意在體育方面消費。
以Peloton為例(互聯網健身公司,Peloton APP是世界上最大的互動健身平臺),成立8年,Peloton將健身硬件智能化,和優質內容的組合,憑借家庭自行車與遠程健身課程獲得了龐大的“粉絲基礎”。截至2020年6月底,Pelton全球會員人數達到310萬,較上年同期增長了一倍多。注冊人數的猛增使Peloton收入達到6.07億美元,同比增長172%。在直播課程方面,截至6月底,通過同一臺設備訪問遠程課程的“聯網健身”會員已超過109萬,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13%。這些會員每月平均健身時間也由去年的12小時提高至了每月24小時以上。而這一數據的增長使該公司第一季度利潤達到8900萬美元,而去年同季度Peloton則虧損了近4740萬美元。

國內運動類APP領頭羊Keep也在嘗試推出不同的“套餐”適應客戶的口味。Keep日活用戶規模上漲60%至613萬,在8月份推出單車直播課之后,現在Keep也正在嘗試瑜珈、Zumba尊巴、節奏燃脂、Keep Fit有氧操、氣質芭蕾等多種健身內容的直播化。

其他諸如蘋果公司推出Fitness+健身服務,與Apple Watch互動,為用戶提供多種類型的健身內容服務;任天堂在《健身環大冒險》成為爆款后,開始陸續發售新的健身游戲產品。

除健身互動性提高外,場景化也是用戶需求之一。與生活場景的緊密結合,提供智能化、可視化的互動體驗,不僅僅是用戶的要求也是各大廠商布局的“戰場”。眾多健身品牌將數字化融入大眾的室外健身運動場景中。我們的運動場景即使在家也不會局限,還延伸到戶外,室外等多重場景內,室內健身在科技助推下正在成為全民健身的新方向。

(37%的受訪者習慣運動的場所在宿舍/家里)
未來,5G技術更廣泛的應用以及可視化技術的進一步推廣,“體育+科技”將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答案。
02
政策掌舵,健身行業發展更踏實
10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要推進“互聯網+健身”以及居家健身?!兑庖姟繁砻?,要依托現有資源著力開發“全國社區運動會”總服務保障平臺,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在健康中國行動系列工作中大力推進居家健身促進計劃,鼓勵各地區與線上運動平臺合作開辦居家健身課程。鼓勵體育明星等體育專業技術人才參加健身直播活動,普及運動健身知識、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激發群眾健身熱情。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的目標,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國家統計局2020年1月公布數據,2018年全國體育產業規模已達到2.66萬億元,其中增加值達到1萬億元。根據國家近年來的政策力度與2025年的巨大市場空間,未來5年將是國內體育產業爆發式成長期。

可以說幾份“中央意見”的發布為整個體育行業吃了一顆定心丸,體育不再是“副科”。這次《意見》的發布也是最具有實操意義的文件。有了政策的保駕護航,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健身行業的上中下游企業都可以大顯身手。各環節企業應持續做好產品的科技創新服務,把握住產業的市場機遇,力爭帶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讓體育健身真正融入百姓的生活中。
未來,我們可以預見的,“體育盛世”將如我們所愿。
03
逆風蝶變!健身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2020年,可以說是體育轉型發展“元年”??萍迹M觀念,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甚至是疫情的影響,都在改變健身行業的發展階段,這是一個不斷創造歷史,又不斷推翻歷史的過程,刺激而驚喜。根據《報告》數據顯示,家庭健身正在成為典型運動場景,比例達到37%,80%的受訪者未來愿意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在運動鍛煉上,61%的人在疫情之后計劃投入更多時間參與體育鍛煉。

健身意愿,在健身運動上的消費意愿,在2020年被無限加強。從大健康展區成為體博會主要展區開始,健身行業就已經開始為騰飛蓄力,而恰恰是健身設施最能體現體育制造和科技、內容、服務等的深度融合。對于目前的健身行業要把握新的發展機遇,利用政策紅利,順應國內與國際潮流,優化產業結構,激發市場新活力,保證國有品牌在市場的占有率,另一方面要積極應對科技發展形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及與新業態的融合,繼續在產品創新和研發上突破,推動體育產業換代升級,提升體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的健身行業發展還處于“萌芽”階段,正在與其他行業進行深度融合,這將進一步培育出體育產業的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以延長體育產業鏈條,打造全新的現代體育產業增長極。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