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足球很燒錢,可能是大眾對足球這項運動最普遍的感受之一。球員轉會費動輒上億,球員及教練團隊的工資同樣不菲,面對如此高昂的成本支出,俱樂部的錢源自何處呢?一家良性發展的足球俱樂部又是怎樣做到贏利的?
希望通過亞體君的介紹,可以幫助足球愛好者解開這些疑問。

1.廣播權
在足球運動中,廣播權通常指一種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通過音視頻等工具向公眾實時直播或錄播的權利。作為足球運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廣播權無疑是俱樂部獲取盈利最直接的手段。而獲得優質足球聯賽的轉播權,同樣會為廣播電視公司帶來流量及盈利的雙重收益。
這也就出現了一種競爭現象,國內外廣播電臺競標向數百萬渴望觀看直播的足球迷爭取轉播權利。

在英國,Sky Sports(天空體育)和BT Sports(英國電信體育)擁有對英超聯賽2016-2019三個賽季的轉播權,這是他們以51億英鎊的出資所獲。
那么,這些錢如何分配給俱樂部?英超官方表示:50%,就是超過25億英鎊將平均分配給20家俱樂部;25%,超過12.5億英鎊將作為比賽獎金;剩下的25%會用于完善草根足球和英超以下各級職業/業余聯賽等的發展。目前,他們已出臺了足球基礎建設計劃,拿出5600萬英鎊修建至少50座人造球場。
上述的“平均分配轉播收入”會讓英超小球會從中受益,得到更多的經濟補給,從而讓英超整體的發展趨于平衡。2016 /17賽季英超的墊底球隊也可以分得大約9900萬英鎊,而收入最高的俱樂部將獲得大約1.56億英鎊。

2.贊助商
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足球一直以來都是品牌贊助方的首選。實力強勁的公司會樂意向俱樂部出資贊助以宣傳其品牌,增強其全球范圍內的知名度,拓寬渠道。贊助最直接的展現形式,就是球衣胸前廣告。

自2020年6月1日起,耐克公司以3000萬英鎊(約合2.7億人民幣)的贊助費用,成為利物浦官方球衣供應商,用以提供俱樂部比賽球衣、訓練服、鞋襪等。
7月21日,阿迪達斯官方宣布,與下賽季重返英超球隊利茲聯進行長期合作。這是利茲聯第一次與阿迪達斯進行合作,利茲聯方面表示此次合作將創造俱樂部新的贊助紀錄。接下來的五年里,阿迪達斯為利茲聯提供球衣以及其他訓練比賽裝備。
這筆錢對俱樂部有多重要?利茲聯CEO的表述喜形于色,“我們很高興阿迪達斯成為了俱樂部新的合作伙伴,俱樂部期待下賽季在英超征戰的時光,與阿迪達斯展開合作,這是俱樂部另一個新起點。不管是場內還是場外,利茲聯都將會努力成長,這筆創俱樂部紀錄的交易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3.轉會
出售球員是足球俱樂部的另一收入來源。不管是出售即插即用的已成名球星,還是轉讓自家培養的才華橫溢的年輕球員,轉會都是俱樂部最快的變現方式。

疫情的到來絲毫沒有影響轉會潮,隨著2020年度轉會窗口的開啟,法甲巨頭巴黎圣日耳曼為簽下意大利國腳伊卡爾迪,與意甲球隊國際米蘭達成一份4500萬英鎊(約合4億人民幣)的協議。
4.比賽日收入
包含門票及現場消費的“比賽日收入”也是俱樂部收入的重要一環。體育場的觀賽人數和門票價格,決定了俱樂部在比賽日當天的主要收入,諸多俱樂部為此努力建造更大的體育場,或是擴大現有體育場的容納能力,以增加其比賽日收入。

英超豪門曼聯的主場——老特拉福德球場是英超最大的球場,可容納74994人。拿18/19賽季來說,曼聯單賽季參加了27個主場比賽,其中包括19場英超聯賽、5場歐冠、3場聯賽杯。按照場均7萬人、人均50英鎊來算,一個賽季下來也有9000萬英鎊(約合8億人民幣)的門票收入。雖然門票收入對于豪門球隊來說不值一提,僅僅是一兩名球員的身價總和,但對于普通球隊來講,這可能是球隊運營的大部分收入來源。

5.收購
燒錢的運動呼喚金主爸爸。不管是心血來潮還是深謀遠慮,經常有億萬富翁一擲千金地收購足球俱樂部。不差錢的新東家會向俱樂部注入大量資金,俱樂部實力升級進而脫胎換骨的也不在少數。

四年前,當時國米的市值僅為1.6億歐元,創下了近年來新低,面對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蘇寧老板張近東以近2.7億歐元(約合20億人民幣)的溢價合同從托希爾手中購得國米近七成股份,憑借極具誘惑力的報價成為了球隊的實際掌控者,并且幫助國米重現輝煌。
6.周邊商品
通常每家足球俱樂部都會有自己的官方商城,通過線上及線下方式出售與主隊有關的所有周邊商品,球衣、帽子、圍巾、徽章等等,獲取利潤。玩的好的俱樂部會通過跨界聯名,異業合作的方式,把周邊商品做成文化,持續吸引粉絲,強化粉絲的忠誠度。
周邊產品作為俱樂部的贏利形式,其收入算是幾種方式中最少的一種,但是在品牌建設,球隊文化輸出方面,其作用卻是最強的。

7.獎金
每家俱樂部在一個賽季會參加不同的比賽,其中包括各種聯賽和杯賽。國內俱樂部通常參加中超聯賽、足協杯,甚至亞冠比賽。每場比賽都有屬于自己的獎金,在聯賽的排名越高,獎金就會越多;贏得的比賽場次越多,獎金也自然越高。

依照中超聯賽的規則,俱樂部在聯賽中排名前三,或是奪得了足協杯冠軍,球隊將有機會參加下賽季的亞冠聯賽。拿廣州恒大為例,首奪亞冠的那個賽季,單在亞冠賽場中就獲得了1.63億獎金,算上國內聯賽、杯賽的獎金,一年的獎金達到驚人的2.2億。且隨著市場發展,獎金可謂更豐厚。

說了那么多俱樂部的收入途徑,那中國的俱樂部有盈利嗎?
整個2016賽季,全中超的整體收入高達70.82億元,但是16家中超俱樂部的整體虧損卻達到了110.14億元,整個中超的浮虧在40億元以上,而單單是廣州恒大一家,就虧損了8.12億元。在2018賽季,由于大手筆的運作球員,以及一些球員對外租借帶來的虧損,恒大隊的虧損也達到了歷史峰值,單賽季虧損達到了18.29億元,對于絕大多數公司而言,可能一年的收入都沒有這么多。
虧損如此嚴重,許家印和馬云為何每年依舊在大手筆的投入呢?事實上在中國足球圈里,足球從來都不是盈利的關鍵,更像是一張名片來幫助企業提升影響力。在2018年,恒大集團的營業額達到了4661.96億元,同比增長49.9%,核心業務利潤為783.2億元,增幅更是達到了93.3%,投資廣州恒大俱樂部,讓恒大集團一躍成為了全中國最具實力的房地產商,而這一切比起來,每年虧損10億也可以當做廣告費了。
存在即合理,燒錢的足球運動能長盛不衰,背后自有金主深深的思量。當然如果俱樂部能賺錢那就更皆大歡喜了,畢竟,誰不愛賺錢呢?
亞體資訊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