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馬拉松年度工作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2019年的工作
(一)完成協會實體化改革,增添田徑強國建設新動力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頒布之年,是中國田徑備戰東京奧運關鍵之年,也是中國田徑協會實體化改革之年。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2019年10月底協會實體化正式落地實施,邁出了行業協會深化脫鉤改革的重要一步。協會實體化改革是中國田徑作為基礎大項,在新時代堅持高點定位、勇于擔當,大踏步走向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和國際化發展的探索攀登之路,是形成“依法設立、自主辦會、服務為本、治理規范、行為自律”的行業管理之路,也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田徑事業、激發奧運備戰的活力、全面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長遠發展之路。
馬拉松作為中國田徑協會引領全民健身,踐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在協會實體化改革后,將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和新能量,通過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思想觀念的轉變,釋放出更多活力,為體育強國建設增添新動力。
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全年馬拉松賽事數量持續增長,全國共舉辦1828場次規模賽事(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及徒步活動),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參加人次達712萬。
(二)推出馬拉松分級分類試點單位,完善三級賽事管理新機制
近年來,中國田徑協會通過制度、標準建設、專業人才培養、賽事文化傳播、系列賽事打造、等級賽事評定等措施,積極推動以馬拉松為代表的路跑運動沿著健康、規范、有序的軌道快速發展。
為使馬拉松賽事管理體系更加科學、完善,我們建立了馬拉松三級賽事監管體系,并逐步發揮實效。各級、各類賽事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層級清晰、升降有序。在賽事組織、選手服務、安全保障、環境保護、信息發布、輿論環境形成較為完備的標準規范。馬拉松賽事的社會化、規范化、市場化、職業化、國際化體系建立并逐步成熟健康發展。
推出馬拉松分級分類試點單位,完善三級賽事管理體制新機制。安徽、江蘇、廣東、陜西、四川、浙江等6個省份作為首批管理試點單位,根據田協相關規定自行出臺本省范圍內馬拉松賽事管理辦法,協助中國田協對相關屬地馬拉松組織管理逐步發揮積極作用。
(三)探索馬拉松職業化發展新路,研究俱樂部注冊及聯賽事宜
2019年,中國馬拉松的賽事數量和參賽人數繼續上升,馬拉松運動競技水平進一步提高,中國馬拉松向規范化、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職業化發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中國田徑協會將引導各類體育社會組織依據法律和各自章程規范運行、加強馬拉松運動的社會化、職業化和市場化程度,逐步實施馬拉松俱樂部注冊制度并逐步打造中國馬拉松俱樂部聯賽。
通過完善中國馬拉松的賽事體系,規范職業化馬拉松俱樂部,在深化群眾基礎,提高參與熱情的同時,也將有利于田徑運動尤其是中長跑項目的職業化發展打好基礎。職業化的馬拉松俱樂部通過向注冊及非注冊選手提供高水平的訓練參賽條件,有助于中國馬拉松以及其他中長跑項目競技水平的提升,并形成中國田徑為國爭光良性的輸血助力機制。
(四)滿足大眾多元化健身需求,組織開展徒步越野等多樣賽事活動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健康生活作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標志,越來越被重視。
為了滿足大眾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中國田徑協會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賽事活動。協會圍繞青少年、女性、老年人、殘疾人等人群,結合年齡和人群特點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路跑健身活動。積極推動親子跑、女子半程馬拉松,在大型賽事中增設競速輪椅組,組織舉辦青少年趣味田徑運動會、老將田徑運動會,針對貧困地區(國家級貧困縣)打造“小康之約”馬拉松系列賽;為進一步提升路跑活動康民、便民、利民的服務水平,針對社區居民對跑步運動的需求,將賽事活動送到居民身邊,設計打造社區跑,將田徑文化惠及大眾。為滿足民眾多元化的需求,新增組織開展了徒步、越野等賽事活動。
(五)引入賽事安全監測干預體系,增添馬拉松運動安全新保障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馬拉松運動呈現井噴式發展,成為推動全民健身、弘揚體育文化、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平臺。
這一年,為提高馬拉松賽事的安全服務水平,中國田徑協會為協會注冊賽事提供心率預警大數據運營系統服務。通過聯動AI預警大屏幕、智能穿戴設備、小程序成績查詢、醫護端APP,全程為跑者提供安全保駕護航,逐步打造安全、科學、完善、良性發展的馬拉松運動生態體系。
協會將分步驟建立馬拉松心率預警大數據運營平臺,提高馬拉松賽事的安全服務水平和加強對跑者的人文關懷。一是建立心率預警安全干預系統,加強對選手的保護,為跑者的安全完賽提供保障;二是搭建智慧馬拉松心率預警大數據運營平臺,采集和分析選手的運動數據,為科學訓練提供依據;三是以個性化訓練為導向,根據數據分析提供營養、康復、體能等方面的專業咨詢和服務。
(六)合作開展馬拉松賽事微直播,探尋馬拉松文化傳播新業態
這一年,中國田徑協會注冊賽事傳播范圍不斷擴大,通過微直播平臺,2019年網絡直播的田徑賽事有21場,在線觀看超過500萬人次。
中國田徑協會在推動改革發展過程中,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將微直播等新技術引入到賽事轉播中,運用直播互動平臺、網絡直播等其他社交自媒體平臺形式,將馬拉松賽事信息傳導到不同圈層,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
目前隨著以馬拉松為代表的路跑行業的發展,跑者、舉辦城市、贊助商、賽事執行公司、計時芯片生產商、賽事影像服務機構等,已經構建起自己的生態。在生態的完善過程中,以馬拉松微直播為代表的傳播創新正在成為中國路跑彰顯活力的脈沖。
馬拉松微直播平臺將成為中國田徑協會“傳媒+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戰略平臺。微直播服務為賽事主辦方提供賽前推廣、賽中直播互動以及賽后大數據分析服務,形成完整的服務鏈條,助力提升賽事知名度,優化賽事運營策略。
(七)承接國際一流會議,開創中國馬拉松國際交流新高度
這一年,2019國際田聯路跑會議在中國蘭州舉辦,這是國際田聯首次將年度路跑會議落戶亞洲、落戶中國,是世界路跑領域規格最高、參與國家(地區)和人數最多的行業盛會。
國際田聯路跑大會是中國智慧與國際理念深度交流融合的一次機會,既為蘭州市創造了更好的國際平臺,也為中國馬拉松帶來更多的合作機遇。這既是國內賽事組委會與國際賽事組委會直接對話的一次機會,更是全球路跑行業的一次大聚會、大交流,為世界路跑事業進一步發展貢獻了智慧。
除了國際田聯路跑大會首次落戶中國蘭州,國內馬拉松賽事也積極走向國際。中國揚州成功申辦2022年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成都馬拉松進入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候選城市。
隨著中國路跑事業的發展,中國田徑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也不斷提升。2019年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王楠高票當選世界田聯理事、亞田聯副主席,協會副秘書長王曉瑩當選亞洲老將田徑聯合會副主席,另有7人順利入選亞田聯下屬委員會委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世界體育舞臺擔任重要職位。
當前我國馬拉松發展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回首2019年,中國馬拉松運動從量變走向質變,實現了較大飛躍,但我們必須看到,當前我國馬拉松發展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馬拉松賽事數量快速增長同管理能力、資源相對有限的矛盾
2019年全國馬拉松賽事達到1828場,馬拉松運動整體呈現健康、穩定、蓬勃發展的局面。與此同時,中國馬拉松也面臨著賽事質量良莠不齊、賽事管理人才缺乏、社會資源相對有限等難題。如何加強協會對整個行業的管理和協調,仍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重要課題。
(二)群眾對高品質賽事的需求同精品賽事相對有限的矛盾
如今,馬拉松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縮影,跑者對優質賽事的需求也呈幾何式增長。但縱觀中國馬拉松賽事,一些辦賽方的服務意識和辦賽能力仍然有限,精品賽事整體占比依舊不高,難以滿足群眾對高品質賽事的需求。
(三)群眾對馬拉松科學健身知識和功能及參賽規則意識、禮儀價值認知有待提高
部分跑友科學健身意識不足,對自身運動能力的把控較弱,盲目跟風造成運動損傷;部分跑友對規則意識的理解不深入,個別賽事出現了選手替跑、蹭跑等行為;部分跑友對馬拉松文化的理解不到位,存在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
(四)國際化程度有待提高
一是中國馬拉松賽事對外籍跑友的吸引力有待提高,北馬、上馬等精品賽事還需采取更多措施吸引外籍人員參賽;二是與國際一流賽事相比,中國馬拉松賽事的品牌價值有待進一步挖掘。
(五)群眾參與廣度與競技水平高度發展不協調
與深厚的群眾基礎形成對比的,是中國馬拉松競技成績不理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全馬的完賽人數在總體跑者中占比不高;二是高水平選手數量總體不多;三是競技水平相對不高。在群眾參與廣度空前的今天,中國馬拉松競技成績亟待突破。
2020年工作規劃
2020年,我們面對馬拉松發展的新時代、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要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依法治體、協同聯動,持續提升馬拉松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推動馬拉松項目在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精心設計、周密部署、穩步推進,使我國馬拉松運動規范化、社會化、科學化發展,助力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
具體工作如下:
(一)釋放協會實體化改革能量,進一步推動馬拉松賽事高質量發展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2019年10月協會實體化正式落地實施,初步構建了實體化運作機制,為協會轉型后開展各項工作奠定了基礎。2020年,協會將進一步轉變管理體制、轉變運行機制、轉變思想觀念,不斷加強協會治理體系建設,提高協會行業治理能力。圍繞協會實體化改革,把握機遇、提升效能、共建共享。
通過改革,推動馬拉松項目在新時代實現自身突破發展,提升管理效益,整合社會資源,團結全國社會各界,共同推動中國馬拉松事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創新和完善馬拉松行業運行機制,引導更多社會資源和力量,向馬拉松項目聚集,實現行業的共建共享,讓每位馬拉松參與者都能感受到改革帶來的成果,推動中國馬拉松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馬拉松賽事體系逐步完善。各級各類賽事內容豐富,層級清晰,升降有序,在賽事組織、選手服務、安全保障、環境保護、信息發布、賽事補給等方面形成較為完備的標準規范。
(二)夯實塔基、壘高塔尖,通過群體厚度助推競技成績提升
2019年,協會在增強馬拉松群體厚度和提升馬拉松競技成績方面做了諸多工作。2020年,我們將繼續推廣“國人競速 全民暢跑”戰略,力求在群體厚度和競技成績方面取得雙豐收。
具體而言,2020年我們將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思想作為馬拉松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滿足群眾對賽事的多元需求,逐步建立多層級的大眾賽事體系,引導馬拉松愛好者積極參與,讓人民群眾通過參與活動、賽事,感受到馬拉松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同時,通過跑步推廣、賽事活動、跑者服務、城市賦能、文化引導,不斷滿足國人追求健康體魄和美好生活的需求,發展群眾體育,促進全民健身,夯實中國馬拉松運動的塔基。
另一方面,協會將進一步推進“國人競速”運動員激勵計劃、“國人競速”賽事激勵計劃、“國人競速”青少年激勵計劃,籌備“國人競速”俱樂部,搭建俱樂部選拔體系、培養體系、比賽體系和獎勵體系,制定管理機制,提升商業運營能力,提升中國馬拉松運動的競技水平。
(三)加強社會化、職業化建設,啟動中國馬拉松俱樂部聯賽
為了更好引導并激勵中國馬拉松向規范化、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職業化方向發展,促進馬拉松運動競技水平的發展與提高,中國田徑協會將于2020年組織開展中國馬拉松俱樂部注冊,2021組織俱樂部聯賽。利用俱樂部的職業化、專業化和規范化,讓更廣大的民眾參與到競技水平的提高中來。
同時,協會將加大群眾馬拉松組織的專業培訓,根據馬拉松組織開展活動的需求,圍繞各級、各類馬拉松組織的管理和推廣、訓練和參賽、組織和運行進行培訓。樹立典型和示范,帶動群眾馬拉松組織的整體發展。
(四)優化越野、徒步賽事活動競賽組織標準,擴大中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形式
繼續打造群眾參與度較高的賽事。完善徒步賽事組織標準和規則設計,提升徒步賽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建立越野賽辦賽技術標準,結合城市文化和地質環境,因地制宜打造越野賽系列賽(草地越野、山地越野、海、沙灘越野、森林越野、雪地越野等)、品牌賽。
積極探索,打造趣味性、游戲性、參與性更強的馬拉松相關運動形式,并推動其系列化、品牌化發展,滿足群眾對賽事的多元需求,擴大中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形式。
(五)完善馬拉松運動產業體系,構建路跑產業發展新格局
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馬拉松運動產業體系,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良性發展模式,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方式多樣化、運作方式市場化的新機制,實現馬拉松運動產業繼承創新發展和統籌協調發展的新局面,推動馬拉松運動產業新增長。
2020年,我們將培育多元化馬拉松運動產業市場主體,充分發揮馬拉松運動社會組織在普及馬拉松運動、組織馬拉松交流平臺、服務路跑愛好者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強對馬拉松運動社會組織的管理和扶持,引導各類體育社會組織依據法律和各自章程規范運行、提升活力,培育多形式、多層次馬拉松運動協會或俱樂部。
促進馬拉松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產業鏈衍生疊加,強化馬拉松運營與城市產業發展、宣傳推廣的關系,加強政府、媒體與馬拉松賽事運營機構、跑步協會、跑團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做大做強馬拉松賽事經濟規模,促進馬拉松培訓業、馬拉松裝備制造業、馬拉松技術服務業、馬拉松傳媒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打造馬拉松+產業發展新形態,大力推動馬拉松與科技、旅游、健康、休閑、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
促進市場主體不斷壯大。產生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和大批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形成一批賽事運營、馬拉松俱樂部、運動APP、戶外運動產品等產業鏈知名品牌。
推動產業消費人口擴大。不斷提升跑者人口,提高馬拉松運動消費額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鼓勵各地結合人文、自然景觀等特色,因地制宜發展多樣化賽事。積極引導具有示范效應的重點賽事項目發展,多元化滿足人民群眾對于馬拉松運動的層次化多樣化需求。
(六)推進馬拉松文化建設,培育馬拉松文化傳播新亮點
推動馬拉松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升中國馬拉松文化影響力。整理與挖掘馬拉松歷史與數據檔案,傳承馬拉松優秀文化,深入研究馬拉松文化內涵。探索整合馬拉松文化資源,打造有知名度的馬拉松文化品牌活動。
弘揚馬拉松文化,提高群眾對馬拉松價值功能的認知。普及馬拉松的功能價值,讓更多的群眾了解馬拉松的健身知識,宣傳健身效果,弘揚健康理念。在各級各類的馬拉松賽事、活動中,介紹馬拉松基本知識和規則、馬拉松文化、馬拉松精神,讓群眾充分了解感受馬拉松的文化魅力。
培育馬拉松文化傳播的新渠道、新亮點。發揮跑者示范效應,關注跑者的體驗、公眾的體驗,以跑者為主線來挖掘故事,傳播和宣傳參與享受奔跑的樂趣,拓展大眾通過馬拉松獲取榮譽感、成就感的渠道。
(七)加強國際化進展,打造中國特色馬拉松國際品牌
進一步推動中國馬拉松運動的國際化,積極參與世界田聯、亞田聯等國際田徑行業組織的活動和會議,推動中國馬拉松與國際間行業交流,不斷擴大中國馬拉松的世界朋友圈。
進一步推動中國馬拉松運動的社會化、職業化、國際化、產業化,開拓市場、加強標準化建設,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馬拉松國際品牌。并與國際上的賽事融合發展,相互交流和溝通,不斷融入世界最高水平的舞臺中。
(八)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有序組織開展全年賽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上半年許多馬拉松賽事面臨延期。疫情結束后,中國田協將助力賽事運營商恢復賽事組織工作,協調行業資源,幫助中小企業降低疫情帶來的損失和影響。
下半年必然是馬拉松賽事競爭異常激烈的半年,面對可以預見的火爆形勢,出臺相應辦法和規劃,統籌組織全國各地馬拉松賽事科學有序開展賽事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