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0日,韓國全國體育大會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黃宣優游出1分43秒92的成績拿到金牌,實現四連冠,同時打破了孫楊保持八年之久的男子200米自由泳亞洲紀錄。
兩代名將的時空對話
孫楊創造的原亞洲紀錄,是亞洲泳壇的一座豐碑。這位奧運三金得主在 2017 年布達佩斯世錦賽上創下的1 分44秒39,不僅是他 “起家的王牌項目” 巔峰之作,更在八年里抵御了日本松元克央、中國季新杰等選手的沖擊,最接近的一次也相差0.3秒。如今黃宣優將紀錄提升0.47秒,這個相當于普通人眨眼時長的差距,在游泳賽場卻是歷史性的跨越 —— 它不僅讓黃宣優成為首位游進 1 分43秒區間的亞洲選手,更將成績提升至世界歷史第七位。

黃宣優的突破絕非偶然,而是七年轉型與極致訓練的必然結果。這位身高 1 米 83 的韓國選手 15 歲前專攻蛙泳,轉項自由泳后便展現出獨特天賦 —— 他的水下潛泳能以每秒 1.8 米的速度持續 15 米,出發瞬間即可拉開半個身位的差距。這份成績背后,是常人難以承受的訓練強度。每周三固定開展的 “10×400 自” 訓練中,他需以僅比比賽慢 3 秒的配速游進,組間休息僅 30 秒,多次練到嘔吐仍堅持下水。教練金民宰透露,正是這股狠勁讓他的乳酸閾值提升了 8%,為突破 1 分 44 秒壁壘奠定了基礎。

賽后淚流滿面的黃宣優坦言:“這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刻,突破 1 分 44 秒是我多年的夢想。” 而這份突破恰是對孫楊時代的致敬與傳承。正如泳迷所言:“正是孫楊當年拉高的標線,才逼出了今天的黃宣優。” 即便黃宣優在 400 自、1500 自等項目上與孫楊的紀錄仍有差距,但 200 米自由泳的新標桿,已然搭建起兩代名將的精神橋梁。
聲明:本文圖片取自體壇周報,僅用于宣傳使用,如有侵權請后臺聯系刪除。